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工作动态

书香医保 青年有感
——市医疗保障局青年读书会分享读书体会

发布日期:2022-05-13 08:31 来源:市医疗保障局办公室 [ ] 浏览次数:

品读经典,寻觅缕缕书香。开卷有益,读书总会有收获。市医疗保障局青年读书会成员向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和人生感悟。


《毛泽东诗词集》读后感

王南

日渐长,风正暖,正是读书好时节。闲暇之余我有幸品读了《毛泽东诗词集》,在这个万众一心、共同抗疫的艰难时刻,内心感受更为丰富。

在书中,我感悟到民族历经的苦难和先辈们不屈的抗争:北洋军阀对学生的屠杀让我不寒而栗,日本帝国主义对同胞的欺凌让我心生恨意,周恩来总理对朋友的信任和劝解让我体会到革命家的不易……如果我出生在那个时代,又会有何举动?是否能成为这些为信仰而奋斗的热血青年的一员?是否能同他们一起斗争,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

在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值得一提毛主席在诗词《清平乐·六盘山》中写道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当年毛主席借此抒发了对抗战胜利的期待与展望,同时也是动员所有人的冲锋号角,如今,对待来势汹汹的疫情,我们也会万众一心“长缨在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能“缚苍龙”!


《青春之歌》读后感

刘倩倩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小说以“九·一八”至“一二·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抗日爱国运动为主线,生动叙述了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的知识女青年林道静,在彷徨与探索中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最终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艰难历程。小说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有为民族解放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有投机钻营以求平步青云的统治阶级奴才,也有叛徒、特务以及自甘堕落的青年,展示了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面貌,包含了广阔丰富的时代内涵。从小说中我感悟到,只有积极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将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事业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青春之歌》描写的时代虽已渐行渐远,但青春奋斗的主旋律永恒不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保持应有的闯劲、锐气和担当,把朝气和梦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追求中,将平凡岗位作为成就人生的舞台,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练就过硬本领,用实际行动谱写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梁家河》读后感

杨旭昶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梁家河》封面上的这句话,道出了习近平对梁家河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一种人生观。

在梁家河,习近平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不适应农村的艰苦环境到习惯了一身泥土和粗茶淡饭,习近平是处处留心百姓的困苦,处处用心为百姓办实事的,他留心到了村民生活和劳动中的不便,用尽心思办成了陕北也是陕西第一口沼气池,打了一口甜水井,相继又办了“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菜园”,实实在在的解决了村民的难题和困扰,也正是这份留心和用心,他和村民们日渐水乳交融。梁家河的农民养育了他,保护过他,在这里他也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

习近平是当时梁家河最年轻的知青,在最贫瘠的地方经历了艰难困苦的考验,入团、入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到最后只剩下他一个知青,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可能就会被击垮或退缩。但在逆境中他始终没有放弃理想和信念,没有放松读书学习,正是这7年的磨砺,使他学到了大学问,使他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也为他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说“梁家河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习近平不忘初心,多次回陕北回梁家河考察和看望乡亲们,时刻惦记着家乡的建设和乡亲们的生活。总书记始终将自己看做是黄土地的儿子,正是从农民中来,从艰苦的地方来,才能始终感知人民的需求,始终感知人民的智慧和学问,始终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悉达多》读后感

胥晨萱

《悉达多》拥有洗涤人心的力量。在寻求自我的道路上,主人公悉达多充满诗意的精神狂奔,追求内在不朽的阿特曼,奇幻而充满哲理。

年轻的悉达多拥有他人艳羡的一切,却为追寻心中的声音,毅然跟随沙门远走家乡,苦修,斋戒,冥想。他千万次摆脱“我”,驻足在无“我”中,却意识到“回归却不可避免”。斋戒与禅定不过是逃脱“我”,是对生命的虚无和痛苦的暂时麻醉。佛陀的法义亦不能使他皈依,因为“可以思想和言说的一切都是片面的。宣法之人别无他途,而我们周围和内在的世界却从未沦于片面。”他从虚无缥缈的沙门世界中解脱,开始走向尘世,走向欲望,走向河流,走向生命的延续。他行过情欲与金钱的沉沦,体悟亲子之爱,一掷千金,又归于贫穷。他以河流为师,倾听一切,学习一切。面对孩童般的世人,他终于感同身受,不再嘲笑他们的虚荣、欲望和荒谬,而在他们每种激情、每种作为中看到生命、生机。“审视世界、解释世界或藐视世界,或许是思想家的事。我唯一的事,是爱这个世界。不藐视世界,不憎恶世界和自己,怀抱爱,惊叹和敬畏地注视一切存在之物和我自己。”

投身对世界的热爱,方能成就自我的圆满。高高在上的批判何其简单,学会同理、包容和爱却将是我们,这些人民的服务者们永恒的课题。


读书伴我成长

徐夏娟

小时候,生长在农村,很少能见到书,一本“小人书”就能翻上半天。连环画是童年美好的回忆,就像是观影片,画中感人的故事在我年幼的心里埋下了坚贞爱国的种子。

上学后学校有图书馆,我常会借些励志的故事书,浅显易懂又不失趣味,陪伴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高中毕业为纪念同窗之谊,我和朋友合资买《狼图腾》,至今难忘书中描写的原生态下游牧民族的淳朴民风和勇敢顽强的品格,激励着我不畏困难、永葆本真。

大学时我喜欢泡在图书馆,闻着书香、畅游书海。回首大学时光,我觉得充实且收获满满,曾获一等奖学金和省级优秀毕业生,顺利地考上了研究生。迎着朝霞踏着星辉,正是日复一日的坚持读书学习,使我踏实地成长,迎来了蜕变。工作以后拜读了《之江新语》《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等书籍,“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合作共事中加深了解,在相互支持中增进团结”,让我学会待人处事,从稚嫩走向成熟。

读书是一个不断丰富自我的过程。当我也成为人母后,我积极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将孩子引领到书籍的世界里,用知识开阔眼界、用经典浸润心灵,开卷有益、共同成长。

打印 关闭